2019-10-22 08:45 来源:农民日报
卢健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受大病医疗、高额学费、意外事故等高额支出或损失影响,处于低收入边缘的群体,极易致贫、返贫。2017年起,魏县聚焦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积极探索建立‘精准防贫工作机制’,主动防控贫困增量,切实发挥了‘截流闸’‘拦水坝’的作用。”10月16日,河北省魏县县委书记卢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目前,魏县共监测对象11564个,纳入防贫救助900人,支付救助金1071万元,全县没有新增一例返贫、致贫对象。
2018年7月,魏县以“零错退”“零漏评”通过了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群众满意度达96.83%,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防贫问题,指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早在摘帽前我们就不断思考,在减少贫困存量的同时,又该如何控制贫困增量,巩固脱贫成果?魏县有80多万农村人口,防贫对象怎样确定?没有现成模式和既定标准怎么办?我们带着问题深入广泛调研,逐步明确工作思路和方向。”卢健说起2017年不断摸索的过程,“资金不够,我们多方筹措;救助办法不好制定,我们边试边改……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精准防贫工作机制’。”
卢健指出,魏县的精准防贫工作机制,可以概括为“1234”:即在保障手段上,创设全国第一份“精准防贫保险”;在对象确定上,划出监测线、保障线“两条界线”;在保障内容上,靶准因病、因学、因灾“三大重点”;在运转机制上,采取县、乡、村和保险公司“四方联动”。对于监测到的防贫对象,一般不出1个月就能将救助金发放到群众手中。
变“定人定量”为“群体共享”。以前的保险险种,都是“保到人头”或“保到户头”。魏县与太平洋财险公司合作创新的“精准防贫保险”,保险的受益对象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群体。由县财政拿出40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10%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实际上80多万农村人口都是保障对象。在维持受益面的情况下,减小投保面,既能发挥保障作用,又能减轻财政压力。
变“先行收入核算框定”为“后台数据预警监测”。魏县依据扶贫、教育、人社、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大数据”分析,划段测算、抽样调研,对因病、因学、因灾产生的花费分类评定监测线,花费超过这条线的“两非”户,纳入防贫监测对象,启动防贫预警,实施定向跟踪。同时,为防止个别对象未被大数据监测到而出现漏查、漏报,县、乡、村三级都接受农户自行申报,同样纳入核查范围。依据全县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因素,每一类防贫对象在救助补偿上划分为不同区间,经过系统的审查、评议等程序进行认定后,给予救助补偿。
“实践证明,我们的精准防贫机制,对于一些脱贫户,非但政策不减,还多了一层保障,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脱贫积极性;对于一些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边缘户,发生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不至于陷入贫困,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同时,通过市场化的办法,购买第三方服务,借助保险公司专业化手段,实施入户勘察核算,并负责为经综合认定符合条件的防贫对象发放保险金,有效降低了廉政风险。”卢健总结道。
上一篇: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旗委书记刘士海: 沙地腹地上探出致富路
下一篇:湖南省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 下足金融“绣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