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08:44 来源:农民日报
“我们把生态产业扶贫作为根本性举措来抓,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集中会诊,对症施策,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生态产业发展全覆盖。”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旗委书记刘士海告诉记者,2018年,科左后旗生态产业扶贫减贫案例入选全球优秀减贫案例。
科左后旗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科左后旗旗委、旗政府把黄牛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草畜平衡,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刘士海介绍,旗委、旗政府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创新贫困户贷款饲养基础母牛“四种模式”,将贫困户分为“能贷能养、能贷不能养、不能贷能养、不能贷不能养”四类,分类制定针对性措施,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家家有牛养,无劳动能力的户户有分红。
“我们还创新金融产品,确保贫困群众有钱养牛。旗财政先后投入6500万元风险抵押金,存入农业银行、旗信用联社,放大10倍予以发放。在全国首创肉牛繁育贷和育肥贷金融产品,用科技手段将非标准化、不能确权抵押的肉牛活体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可确权抵押的金融性资产,开创了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和企业等多方合作的新模式,支持肉牛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和农户养殖肉牛,最大程度满足其资金需要。”刘士海向记者介绍。
“目前全旗黄牛饲养量达88万头,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养牛6.86万头,人均养牛2头,全旗已脱贫户中有80%通过养牛脱贫,黄牛年交易量达到100万头。”刘士海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科左后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化面积一度达到近70%。土壤沙化严重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粮食产量低、饲草料不足,牧业发展受限。
“我们创新‘多元投入、保活造林、以造代育、产权到户、依法管护、全域禁牧’6项机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近自然林、人工造林、封禁保护、飞播造林、退耕还林、禁牧舍饲、设立自然保护区、退化沙化草牧场治理、建设饲草料基地’9种模式进行治理,每年以100万亩左右的规模加速推进。”刘士海说。
记者了解到,该地目前已完成“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516万亩,围封禁牧沙化草牧场805万亩,设立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区17个。实施村屯绿化858个、通道绿化180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新增牧草面积120万亩。昔日漫漫黄沙,今朝绿意盎然!
为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科左后旗组织动员农牧民将严重沙化土地协议流转给国有林场和苗圃,统一进行苗木培育、造林绿化,共流转造林土地1720公顷,按照流转每公顷土地给予农牧民462元计算,2452名农牧民年人均增收324元。“我们还向贫困农牧民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并优先回购旗内育苗户生产的苗木,使从事育苗的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227元。同时吸纳贫困农牧民进入造林企业务工或参与苗木起运、树木栽植、抚育管理等工作,使2134名沙区农牧民年人均增收6161元,410名贫困人口获得生态护林员稳定收益,年人均收益10265元。”刘士海说,现在,科左后旗已实现治沙与致富同步、美丽与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