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地方 > 正文

山东济宁:实干迎春起新图

2025-02-27 10:02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2月24日上午,山东济宁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这次集中开工的201个项目,涵盖“十强”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多个行业领域,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其中产业项目152个、占比达到75.6%。

济宁以改革争先的勇气,起步即冲刺,开局就以决战的姿态躬身前行,实干一线,掀起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热潮。

铿锵有力,说了算定了干

2月5日,在济宁市“新春第一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八位党员干部代表铿锵发言、掷地有声,迈开“进”的步伐,坚定“绿”的方向,开拓“新”的视野,强化“实”的作风……

接着,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在山东美固德新材料、山东华昇微电子科技等8家企业调研,现场问急需、实地解难题,在现场表示:“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济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撑!”济宁企业要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杀手锏”技术,持续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和着春天的脚步,一幕幕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生动图景遍布济宁大地。

在外资制造业、新加坡金鹰集团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施建现场塔吊高耸、机械轰鸣,这个项目投资110亿元,将建成4条世界先进的莱赛尔纤维生产线,在当地带动形成500亿元级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

为使项目建设稳步扎实推进,济宁市委、市政府构建“1+8+N”指挥部工作机制,集中要素资源、集中关键力量,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确保项目建设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时代绿能、山东省首个750MW陆上风电等紧张有序的建设工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满载集装箱的轮船鸣笛启航、通江达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升腾着浓浓烟火气,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马力全开……

2025年,山东省赋予济宁市新的目标任务要求,持续擦亮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等品牌,加快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努力在鲁南经济圈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勇争先。

“要干字当头。”济宁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他们在一片“实干”的声浪中,开新局、勇争先。

躬身原野,干则成见硕果

号角已吹响,济宁大地春潮涌动。

在饱含着新质生产力要素的济宁能源梁山港智慧调度中心,重载车皮的翻卸车台、储煤棚的斗轮堆取料机等设备已实现远程操控,操作手坐在办公室里,就可操作多台机器进行装卸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截至目前,梁山港的集疏港量达到236.7万吨,仅一月份就完成280万吨。在‘干’中实现‘开门红’。”梁山港航相关负责人介绍。

走在人勤春早的济宁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这些天,“走在前,勇争先”,正成为济宁市党员干部口中的“热词”,他们都在甩开膀子争先恐后,践诺实干。

在济宁经开区项目建设现场,一张“挂图作战”图表格外抢眼:“2+2”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即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商用车专用车2个200亿级产业集群,高端电力装备、节能环保2个50亿级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培育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据每天坚守项目建设现场的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又一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和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称号。新春伊始,企业订单增幅、营收显著增长。

在现场,企业负责人历数着经开区帮助企业复产所做的桩桩件件:“今年一月,经开区帮我们解决了周转资金难题的燃眉之急,为企业招引关键岗位人才……”

“党政部门的全力支持,我们不好好干就是失职。”这位负责人说,企业争先恐后,自我加压,明确“时间表”,树立“交账意识”“节点意识”,每个节点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实物工作量,确保有进展、见成果、出成绩。

蓝图能不能实现、工作能不能落地,关键看状态、看干劲、看作风。在济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没有半拉子工程。招“数”就是招“成”。招引一项,落地一项,成功一项,见效一项。今年,全市1030个实施类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复)工832个,开(复)工率80.78%。每个项目从招引落地到开工投产,都有专班(专人)包保,一包到底,直达见效。

这在微山县接续抓项目建设,创新赋能工作实践中得到印证。微山县锚定目标,认准的事一干到底,“新官理旧账”,几任党委政府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对接30余次,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新开工项目24个。6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彰显“微山速度”。

“只有改变传统思维,摒弃‘四平八稳’、等待观望,才能放下包袱,奋勇争先。”济宁市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勠力同心,克难关显担当

在山东恒信产业园年产50万吨乙醇绿色能源项目现场,生产机组马力全开,气体净化、分离、压缩、醚化、精馏等关键环节按照各自的序列,每一台机器都在高效运转。

“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乙醇50万吨、乙酸甲酯20万吨,产能规模将达到国内第二、全球第二。”恒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司传煜介绍,这将新增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13.5亿元,为济宁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据悉,这个项目以焦炉煤气、水煤气和甲醇为原料,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绿色能源乙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进一步拉伸了煤基化工的产业链条,还实现了资源的绿色、高效、高附加值利用,连续多年荣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走出了一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路子。

“改革旧的生产方式,将新质生产力置入生产各个环节,就能够事半功倍。”司传煜深有感触地说,为了掌握一项先进技术,他们使尽“教、培、学、求”各路招数,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科研攻关,最终踏入坦途。

与此同时,济宁高新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铺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工程机械加快出海步伐,迎来发车“开门红”。

“春节后一开班,28台设备就开始发往欧洲。发货区一派热火朝天,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济宁易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飞介绍,“我们的滑移产品月产量约600台,出口率高达98%,主要销往欧美、中东、日韩等地。目前的生产计划已排至2025年9月,我们正全力组织生产以满足订单需求。”济宁易康机械有限公司的“出海之路”只是济宁高新区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仅2024年1月至11月全区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就达到112.9亿元,同比增长5.2%。

“济宁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走在前,勇争先,责无旁贷。”济宁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年之计在于春,合力绘就新蓝图。走在前,勇争先,济宁驻村干部新年有了新打算:开辟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确保脱贫家庭不返贫,稳增收;培养更多“新农人”,把科技引入田间地头擎起乡村振兴的火炬。还有济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开工即“满弦”,科技金融靠前服务一步到位,人力资源就业助企“开门红”……

作者:丁永宏 成果

分享到: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召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工作推进会暨2024年度项目启动会
下一篇:“三河净菜”丰富京津市民“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