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要闻 > 正文

在田野乡间描绘最美画卷 ——山东省昌邑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掠影

2019-11-29 13:02        来源:农民日报

  行走在山东省昌邑市的田野乡间,处处能感受到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迈出的坚实步伐:田园综合体建设蹚出“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人居环境整治让美丽乡村入画来;建成的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

  “我们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将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农民幸福感为核心,实现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力打造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宜居宜业宜游乡村,描绘出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最美画卷。”昌邑市委书记吕珊珊说。

  

 

  新旧动能转换——让农业有赚头、有奔头

 

  鱼菜共生系统、金字塔日光温室、植物生长监控……在潍水田园综合体,这些农业“黑科技”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和生产模式。该项目作为山东省首批唯一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总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加工物流、养老产业、大健康产业、研学教育、农文旅游六大产业,带动农文商旅融合、产城人融合、城市文明与农耕文化融合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土地代耕代种、土地托管、住宅出租等方式,项目核心区内2000多名群众有了稳定就业和收入,65岁以上的农民享受免费养老等服务,带动成立了20个农民专业合作。“放下麦苗扛起树苗,一年能赚16000多元,还有土地流转和分红,比出去打工强多了。”52岁的石埠经济发展区西孙村村民戴俊华,负责在项目绿化区内栽种苗木,过起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日子。

  昌邑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冲锋号”吹响了。依托70公里穿流全域的潍河,沿河打造200平方公里潍河绿色发展长廊;培育壮大优质大姜、高端苗木等10个万亩级产业;建设潍水田园、梨花水镇等10个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潍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时,深化乡村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以潍河为纽带,将博陆山风景区、清山秀水旅游度假区等项目串点成链、一体推进,打包41项精品文旅活动推出“文山潍水”文化旅游品牌,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山阳梨花节、乡村旅游节等节会文化驱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今年山阳梨花节期间,毛收入有十几万元,最多的一天收入5万元。我这个店也从10年前50平方米、7张桌子的小店发展成现在有650平方米、30多张桌子的大饭店。”在饮马镇山阳村经营农家乐的王欣告诉记者,村集体发展乡村旅游的10年间,依托资源统一开发出梨花水饺、梨花酥等特色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30.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27.21亿元,同比增长12.63%和14.85%。

  昌邑市副市长曲伟介绍,总投资30亿元的梨花水镇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昌邑大姜成为山东省第二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昌邑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43家,新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5.23亿元,带动25万多农户增收致富。昌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农发行系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唯一试点,农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有看头、有住头

 

  记者在柳疃镇太平集村看到一个以湾塘为中心的小景点,远远望去,碧波荡漾,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勾勒出一幅生态画卷。“以前这处湾塘的环境不太好,里面的水流动性差,夏天蚊虫特别多。”村民王青梅说,经过年初的治理,湾塘里的垃圾被彻底清理出去了,还引入了活水,村民们没事的时候,就到湾塘边散散步。

  “昌邑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清涛说。

  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170余万元开展村庄清洁行动。4月份开始,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月活动,对全市690个村(居)全面开展村庄整治行动,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7.3万多堆、8.3万立方米、4.6万吨,80%以上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B级以上标准。

  “小厕所”牵动“大民生”。在柳疃镇西付村,粪便污水实现了集中专业化处理。通过对该村320余户村民进行无害化改厕,统一安装了污水管道,废物输送至离村200米远的粪便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处理后流出的水质可达到城镇景观用水标准。

  昌邑市深入开展改厕治污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扩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范围,开展污水处理一体化试点,先后完成7个镇3.9万户农厕无害化改造,依托各镇环卫转运站建设粪便储存处理设施,构建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网络。

  昌邑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环境好”向“生活美”全面升级,加快实施农村设施服务提升工程,全市累计投资5300多万元,新改扩建农村学校4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设备配置、房屋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达标率100%,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全省第三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工程全面完成,新改建村级公路392.6公里,实现农村居住环境美、设施全、服务优。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农民有念头、有甜头

 

  7月12日下午,龙池镇油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座无虚席,村民们围坐一团,听驻村“第一书记”陆凯讲解梨枣种植技术和强农惠农政策。为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号召,该村实施了“授渔60+3”项目,每个60岁左右的适龄村民可种植3亩梨枣,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销售等便利条件,预计可带来3万元以上的收入,带动脱贫致富。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传递党的声音、联系帮扶群众架起了桥梁,新思想、妙点子、好声音在这里汇聚,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看着地里的梨枣树逐渐结果,陆凯高兴地说。

  目前,昌邑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分中心10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0处的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突出“便民惠民”导向,结合本地特色,精心设置活动内容和形式,为新农村新生活“蓄能充电”。龙池镇、下营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革命教育类实践站15处,吸引参观近2.83万余人次;柳疃镇、卜庄镇开展了柳疃丝绸非遗展示、技艺传习等活动17次,评选信用文明户230户,受益群众达3400多人;围子街道、北孟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50场次。文明新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加速器”,该市在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首年测评中成绩居山东省前列。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思想动力。”昌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世海说。

分享到:

上一篇:“两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供应有保障
下一篇: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给农民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