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头条 > 正文

让老百姓有肉吃,让养猪者有钱挣

2019-09-09 09:57        来源:农民日报

  为整车合法“载猪”车辆开辟“绿色通道”、生猪生产各项奖补拨付增量提速、允许生猪养殖使用一般耕地且取消15亩上限、坚决迅速整改违法违规禁养限养……9月份以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中央部委围绕生猪稳产保供密集发文,频出大招,各地更有“猪十条”“猪九条”等配套举措,给钱、给物、给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接续发力,打响了一场生猪稳产保供之战。

  短短5天,中央多部委围绕一件事密集出招实属少见。一方面,充分体现出大家对确保老百姓碗里有肉这件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高度重视,因为它事关民生、关乎经济,更是一项不容有失的政治任务。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空前决心。这些政策够实、够硬,每一条瞄准的都是恢复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关键痛点,对于化解“不想养、不敢养、不让养、缺钱养”等造成这一轮生猪产能急剧下滑的症结,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其疗效也一定是可以期待的。

  现在,大家都在说一定要赶紧提振养殖场户的信心,但信心的重建绝非易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以环保为由禁养限养,违法违规层层加码,一拆了之,甚至有的地方提出了如“无猪市”“无猪县”这些令养殖场户寒心的所谓目标和口号。再加上去年8月份以来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养殖场户的信心自然低迷。当前,要重建养殖场户的信心,既需要中央和地方接力出台能够激发他们复产补栏积极性的给力举措,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这些举措真正落实、落地、落细、落到位。比如,中央财政加大对养殖场户的补助、贴息、奖励、保险、补贴等一系列奖补资金,要实打实地补到县、补到场、补到户,还要快。只有真金白银的支持兑现到位,信心的重建才能有坚实基础。

  这轮生猪产能下滑原因复杂,其中,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影响巨大。自人类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起,百年间仍无法攻克有效疫苗这道关口。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透过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所暴露出我国生猪产业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破解同样需要持之以恒。阻击非洲猪瘟疫情,需要毅力更需要恒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要依法依规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有效疫苗的研制进程。另一方面,也不要认为一支疫苗就可以“包打天下”,必须逐级压实防控疫情的责任,落实好疫情监测排查报告、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等防控措施。在此基础上,要以建立现代化的防疫体系为目标导向,切实提升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

  农业生产的一大特殊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一般来说,一头猪从母猪怀孕到育肥猪出栏约10个月,一个猪周期,猪价从低点上涨至高位再回落至低点,需要三五年。即使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打响稳产保供战的背景下,政策落实需要时间,信心提振需要时间,恢复产能也需要时间,价格回落同样需要时间。当真急不得,急也急不来。每个人要做的是要相信,相信党和政府对保障老百姓碗里有肉的决心,相信养殖场户在政策刺激下积极补栏恢复产能的信心,相信社会各界攻坚克难共同阻击非洲猪瘟疫情的恒心。有适当的进口补充,有可替代的肉类供应,有针对困难群众的价格补贴……现在最需要的是每一个人要给出耐心,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这本身就是为打赢这场让老百姓有肉吃、让养猪者有钱挣的生猪稳产保供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上一篇:海水鱼,绿色养殖才有生命力
下一篇:“生产托管”描绘现代农业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