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产业 > 正文

转型升级,打造为农服务新高地

2019-09-05 09:56        来源:中国农网

  转型升级,打造为农服务新高地

  ——四川省供销社完成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

  本网讯(记者 李传君)四川省甘孜州农牧农村局挂牌了州供销社,峨眉山市新设立市供销社,广安市前锋区、广安区供销社从合署办公改为单设,凉山州11个无供销社机构的县明确了供销社工作职能部门;

  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土地托管及流转面积达360万亩;累计建成区域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2个,信息化改造基层经营服务网点4500个,组建区域性电商物流公司27家,电商交易额达71亿元;农村会计服务快速发展,全省系统新建县级会计服务中心40个,面向3000多家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会计服务;

  全省县级以上社有企业达1731家,经营服务涵盖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品流通、日用消费品连锁、冷链物流、农业会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合作金融、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实现销售1310.37亿元、利润19.41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42%、37%;2019年1—7月,全省系统实现销售796.56亿元、同比增长9.3%;

  全省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达65家,股本总额1.11亿元,累计发放借款2.65亿元,惠及农户1.5万户。

  销售“四川扶贫”特色农产品3000余种,惠及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

  累计发展基层社3819个、行业协会1159个,建成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98个、电商运营中心72个、商品配送中心625个、农产品市场80个、农村会计服务中心4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22414个、庄稼医院1.2万个。截止到2018年底,基层社乡镇覆盖率达89%,较2016年底增长29个百分点。

  ……

  这些都是四川省供销社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9月3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这些信息。

  据了解,“探索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是全国总社赋予四川省的一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的试点项目。

  创新治理 构建组织体系新框架

  如何做到双线运行,保障两个轮子高效运转,实现可持续发展?自试点以来,四川省供销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深入推进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加快构建上下贯通、高效运行的行业指导体系,有效发挥了联合社职能作用。

  四川省供销社调整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机关内设处室由原11个增加至12个,强化了政策研究、经济发展、互助合作、审计绩效等机构及职责。指导市、县各级联合社推进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全省实现市(州)联合社全覆盖。

  省供销社本级和146个市、县级联合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着力理顺社企关系,推动联合社管理企业由“管人管事”向主要“管资本”转变,推动社有企业规范、高效运行。

  省社完善了联合社对成员社的综合业绩考核机制,规范了成员社发展和管理。开展了市级成员社对省社的第一次评价,启动了系统外的省社成员单位发展工作。做实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省本级和8个市级社、18个县级社设立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了基金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联合社不联合”的尴尬。

  转型升级 打造为农服务新高地

  社有企业作为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供销社自身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供销社整体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也是四川省供销社重点突破的方向。

  目前,省属社有企业集团化格局基本成型,省属社有企业与全国总社、市和县级社有企业联合合作,围绕四川特色农产品产业,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省供销社与甘孜、凉山、内江等市(州)和招商、交通、农行等银行机构,以及西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区域内部门地方联动和跨系统联合合作。

  以盐亭县、崇州市、达川区等地为示范,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建成土地托管服务县级为农服务中心98个,土地托管及流转面积360余万亩,探索出“供销社控股的为农服务公司(农资企业)+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服务站(点)”的服务模式,既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服务小农生产,又推动了农资企业转型升级。

  四川农产品经营集团建成“云背篓”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构建形成线上线下一张网。116个县(市、区)供销社开展乡村电商物流配送业务,推进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8年3月,省供销电商公司助销西昌洋葱1500万余斤、米易番茄1亿斤,及时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

  全省供销社利用省属社有企业农产品经营集团运营平台,搭建“四川消费扶贫网”,组织全省供销社积极开展“四川扶贫”商标认证、农产品上线和消费扶贫活动,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全省扶贫产品公益品牌销售的主渠道,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535家企业、3323个产品“四川扶贫”商标的审核,助销农产品700亿元以上。

  把蓝莓产业作为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的突破口,与浙江省供销社合作启动“浙川携手、富民强村”蓝莓产业扶贫项目,共同出资2000万元,联合组建四川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北川县、通江县等地建设蓝莓示范基地,召开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蓝莓产业扶贫模式,扩大项目辐射带动范围,全省已建成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余亩,计划年内建设5万亩,力争3—5年内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努力趟出一条蓝莓产业富民强村之路。

  恢复改造 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网络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在基层的交汇点和融合体。2012年底,全省系统基层社仅存500家,覆盖率只有18%。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努力,基层社乡镇覆盖率逐年提升,2016年底达到60%,2018年底达到89%,较2016年底增长29个百分点。

  全省系统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推进基层社恢复改造。实施新型基层社示范工程,分类制定新型基层社建设标准,采取社有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基层经营服务网点改造提升等多种形式发展新型基层社。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通过全国总社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省财政专项资金、省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等多渠道扶持,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各地也依托当地主导和优势产业,充分利用供销社人才、网络、设施条件,采取引导农民自主办,依托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带动办,组织社有企业、基层社领办联办合办等多种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913个。

  全省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整合涉农服务资源,积极探索组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组织开展了2个批次试点,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消费合作。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宜宾市、彭山区、开江县、宣汉县、泸县、内江市市中区等地供销社联合广大农户、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为农服务组织组建农合联,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搭建了为农服务的大平台。

  全省供销社系统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同建”行动,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好经营服务优势,以基层社为主要平台,以会计服务为主要纽带,加强与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与村“两委”联合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联合发展农村流通,联合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分享到:

上一篇:六举措稳定生猪生产 补贴结算周期缩至半年
下一篇:河南平舆:白芝麻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