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14:50 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刘伟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由特色向精品升级、由单一向融合转型,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收入结构更加优化,从2013年到2018年,农民收入每年以“千元”的速度持续增长,在高起点上保持了强劲发展态势。
牡丹江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仅占黑龙江省4%,近年来,通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农业规模持续扩张,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亿斤左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9%,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3.1亿袋(块)、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到130万亩,以“南销外运”为重点的蔬菜面积达到50万亩,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境外农业合作开发面积发展到520万亩、俄粮回运累计超过50万吨。全市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96个、33.8万亩,休闲农业、点对点营销、私人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市农村旅游收入达到15.9亿元、年均增长8.2%,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33%,牡丹江成为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
牡丹江农民增收的经验是,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顺应大势推动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色的生动局面。全市总结出“小菜园”变成“大财源”发展蔬菜产业;依托科技创新做强木耳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绿色银行”;走出国门发展开放型农业;家庭副业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优质农产品高端定制路;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乡村旅游致富乡里乡亲;“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先富带后富的滚雪球效应等十大致富模式并在全市推广,为农民找到了致富的方向和门路。
2017年,牡丹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65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菌菜牧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占农民收入比重超过50%,农村劳动力向工业流动、向城市流动的趋势更加明显,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3173元、年均增长14.6%,财产收入、转移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比2012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收入增加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市887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15个,基本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累计改造农村泥草(危)房8.9万户、558.2万平方米,27万农民受益,全市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42.2%;穆棱下城子镇、绥芬河阜宁镇、宁安渤海镇成为全国特色小镇,海林横道镇、宁安东京城镇等16个乡镇列入全国重点镇,穆棱八面通镇、渤海镇小朱家村等10个镇村获得国家级文明村镇荣誉。(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
上一篇:山东:5年内全面盘活利用农村闲散土地
下一篇:浙江绍兴:“大桥经济”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