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6 13:47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
原标题:安全食品唐山造
——我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纪实
□ 记者 齐福臣 通讯员 邸树旺 陈春龙
10月是五谷丰登、果蔬飘香、鱼虾满舱的季节。
沃野之上、山海之中,唐山大地充满了浓浓的丰收气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也在此时收获硕果: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唐山市正式成为全国15个、河北省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安全食品唐山造”品牌响彻大江南北。
我市农业资源禀赋独特,特色农产品富集,古来就有“冀东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是京津优质安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最严”的总体要求,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唐山贡献”。
全方位组织,践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唐山责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重要的经济工程、民生工程,更是重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作为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绿色都市现代农业,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于2015年8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整域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明确路线图、落实任务书,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整域推进、攻坚突破,全力打造“安全食品唐山造”品牌。
党政同步,高位组织。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抓,主管市领导具体抓,成立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市委将创建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职能部门目标考核,各县(市、区)纳入乡镇和县直部门的绩效考核,在市县两级建立起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署推动、部门依法监管、行业诚信自律、社会各方协同、公众积极参与”的农产品安全治理格局。
政策指引,有序推进。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省第一个以政府规章形式颁布实施了《唐山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出台了《唐山市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又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兴办的10件实事之一,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再加强,创建工作落实再落实。
明确目标,强力攻坚。将创建工作细化量化为23项重点任务、78个具体指标,建立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和推进时间表“三单一表”的工作落实机制,实行了周例会、月调度、月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实施了市领导调度调研督导、市创建办全程督导、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导的全方位督导检查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项突破、按时问效。坚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共创共建,市创建办与市食安办统筹协调,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建立了信息通报、部门会商、联合检查、检打联动等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全过程提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唐山高地”
既要产得出,又要保安全。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我市从做实基础、管住源头、品牌促进入手,构建全链条的绿色安全、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
推进标准化生产,从基础上保障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在全面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制修订地方农产品生产标准460项。立好标杆、以尺为度,整产业、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主导农产品生产标准入户率达到80%、入企业率100%,全市标准化生产比重达到66%。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企业)44家,建成市级粮油标准园62个、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82个、省部级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7个,无公害果品基地122万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39个,“三品一标”和品牌农产品生产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3%。
管住“药瓶子”“肥袋子”,从源头上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全市建立成方连片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2个,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示范区60个,完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25万亩次、应用缓释肥料130万亩次、应用有机肥面积100万亩次,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3.3%,绿色防控实施区域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5%、养殖粪污有机肥转化率达到73%,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3%,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全面建立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及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名录制度,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
释放品牌价值,从效应上带动安全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开展“安全食品唐山造”农业整体品牌形象培育计划,鼓励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名牌优质产品等评选,让品牌建设转化成优质优价,带动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供应。全市创建各类农业品牌286件。其中,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件、居全省首位,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件,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7件,河北省著名商标134件、唐山知名商标121件。“迁西板栗”品牌价值达到22.53亿元,品牌资源力、品牌经营力两项进入全国农业品牌前十。
全环节管控,培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唐山经验”
优质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我市严格执法监督,狠抓溯源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水平,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无缝隙监管保障。
构筑最严监管格局。建立健全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全面形成了综合协调、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监管体制,在乡镇规划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195个,村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3280名,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格局。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协调联动机制,实施“三法”联合办案机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办结率达到100%。持续深入开展制售假劣农资、虚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非法经营处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重点领域、重点时期的专项整治行动,案件及线索处置率达到100%。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获得“全国综合执法示范窗口”称号。
建立最全检测体系。从2011年起,市政府就出台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的意见》,着力建设全覆盖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累计投入达2.5亿多元,建成全省首家市级食品药品综合检测检验中心,检测能力和水平走在全国同级同行业前列,认证的检测参数达到875项,年完成检测任务8万多批次,连续多年承担多项国家检测任务,农药质量检测在全省各市第一个通过了计量认证。通过农产品质量检测“双认证”的县级检测中心达到10个,位居全省第一位;建成乡镇智能化快速检测点76个、企业智能化快速检测实验室65个,每年抽检各类农产品及投入品超过8万多批次,快速检测30多万批次。
创新溯源监管模式。自主开发运行了唐山市“智慧农安”管理平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一图一网一链”式管理。通过“智慧农安”管理平台,建成“农业物联网”一张图,将监管对象全部纳入其中;织就“监管责任系统”一张网,将监管责任逐级明确到人;形成“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一条链,便捷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同时,依托“智慧农安”管理平台,实行了《唐山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出证和二维码标识追溯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监管和农产品生产过程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完善了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让老百姓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全社会共治,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唐山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社会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广大市民对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等要求非常高。
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过程中,我市主动强化社会共治,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实现了创建真正融入社会、打动人心。
强化创建宣传。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周”、农产品质量安全大讲堂、进集市农村等宣传活动。编辑《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图册》系列宣传材料37万余册(张)。在市电视台、《唐山劳动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专栏,在新浪网、网易网等网络和新媒体开办创建宣传专题,发送手机宣传短信1000多万条。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从2015年的56.3%提升到了目前的74.46%。
强化社会监督。倡导“全民关注、全民监督”社会共治理念,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聘请不同行业群众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协同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督、隐患排查等。建立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开展了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74家、“放心农产品专柜”42家。畅通12331有奖投诉举报热线,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举报制度,升级农产品质量社会共治体系。
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我市将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系列指示精神,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面唱响“安全食品唐山造”品牌,助推唐山率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