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要闻 > 正文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9-11-25 15:36        来源:山西日报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了促进山西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备、高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对于降低山西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客观要求;是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应对“谁来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 。

  山西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农业发展成就显著,农业生产总值由1978年底的18204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7191600万元,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步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山西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备、高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对于降低山西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以来,山西省出台了各类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无论是制度还是资金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极大地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到2017年底,农业部认定的形成规模的家庭农场共有9922个,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6029个,占比为60.8%,从事养殖业的有3504个,占比35.32%,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共计369个,占比为3.7%。种养大户数量12万户,占山西农户总数的1.58%。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97429个,参加农户数量136.3万户,带动农户数量208.5万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7363个,占合作社总数的48.61%,从事林业的有8666个,占合作社总数的8.89%,从事畜牧业的有30541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1.35%,从事渔业、服务业及其他占合作社总数的11.15%。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已初具成效。

  尽管山西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科技投入不足、经营风险大、融资困难、生存能力弱等困难和问题。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

  引导土地流转,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各级政府要做好土地流转情况调研工作,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以“企业+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主要抓手,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和联合经营等形式流转土地,加快土地交易市场的建设,为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搭建好土地交易市场平台。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推进融资渠道多元化。鼓励金融机构增设金融网点,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开展互联网业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推进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农业设施设备的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融资等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政府部门要强化改革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健全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培养大批农业科研专家和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用足用好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人才培育引进等相关扶持政策,培育更多具备提供高端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主体,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人才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高等农业院校、涉农科研院所共建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生产基地,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和服务能力。

    (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分享到: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下一篇:阳信率先驶入“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