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14:55 来源:农民日报
走进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大堡子村综合文化中心,棋牌室里的老人在打牌下棋,农家书屋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看书读报,有的在唠家常。“放学后村里的孩子都来这里读书、学习、做作业,由工作人员负责照看。”村支部书记罗迪说,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只是大堡子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部分,整个中心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涵盖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党员活动、教育培训等服务内容,村民在这里生活和城里没啥不一样。
大洼区是辽宁省15个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之一,也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近年,区里坚持从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入手,积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常态化管护机制,114个行政村已全域建成美丽乡村。环境好了,文化氛围浓了,好风气自然就形成了,民风也好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大变样。”区委书记索乐民说,大洼区在围绕民生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现有广场资源,通过开展各类适合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大洼文化品位,维护硬环境,营造软环境。
目前,大洼区新建超市143个、澡堂44个,建成村卫生室107个,铺设燃气主管网520公里,通气4.4万户,安装燃气壁挂炉3.7万户,新建文化广场96个,保证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文化广场,充分挖掘农垦文化、知青文化、鱼雁文化、湿地文化,提升地域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全省第一家区级“最美书店”以及新乡贤特色主题民宿,持续开展“水乡之韵”广场文化、“民情风韵”传统文化、“情满水乡”诗歌咏诵、“美在大洼”美术书法摄影大赛等四大文化品牌活动。
“为了让村庄的美可持续,区里出台21个专项管理办法,围绕管理机制加强常态化管护。”大洼区副区长张学斌说,明确“村庄规划、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长效管理”等6方面工作标准,形成以标准化支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和治理、指导、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全方位立体联动推进,坚持对村内道路、边沟、路灯、围栏墙等基础设施常态化巡查、维护,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确保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记者了解到,21个专项管理办法涵盖农村公共服务各个方面,如村庄规划、公路养护、路灯管理、垃圾清运、厕所改造、秸秆存放等。姜玉菊是大堡子村的保洁员,记者见到她时,她正骑着保洁车清扫村屯公共区域垃圾。她说:“现在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已经实现分类,家门口都有垃圾分类箱,村民只要按照垃圾箱的标识按时投放就行。”按照《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大洼区建立由市、县(区、经济区)、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垃圾清运作业部门和各级综合执法部门组成的全方位管理网络,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大洼区正建立健全乡村垃圾住户定点投放、村委会保洁员收集分类、垃圾清运作业部门统一清运,城区内垃圾由垃圾清运作业部门清扫、收集、分类、运输集中运营的运行体系。
“区里依据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机制,将农村公共服务日常管护纳入区政府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考核镇、街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内容。”张学斌说。
“当前,通过网格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的运行,我们与行政综合执法平台、社会综治管理平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平台等区直相关部门管理平台持续对接,构筑起大洼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索乐民说,伴随大洼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各项功能的实现,大洼区将打造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形成多元参与、快速响应、协调共治的现代化管理新格局。
上一篇:顶梁柱公益保险为近八百万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
下一篇:浬浦镇:垃圾分类一环扣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