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产业 > 正文

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长三角农科院专家们这么说

2019-11-06 14:57        来源:浙江新闻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96.22%的人对食品安全存在信任危机……”11月5日,在长三角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论坛现场,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王运浩研究员展示的一串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数据,格外引人注目。

  当天,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和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相关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围坐一堂,“农产品追溯”成为现场高频词。

  大米红枣,鸡鸭鱼肉……面对着日常餐桌上形形色色的农产品,我们如何吃得安心?在不少专家看来,企业和生产主体建立产品的追溯系统,实现问题产品的快速召回和责任划分,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产地溯源技术研发力度。

  “目前,农产品溯源有扫描产品标识上的二维码,获知产品的产地,乃至产品种植、用药、施肥、收获等信息,以及找专业机构检测实现产地溯源两种方式。”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研究员袁玉伟说。

  袁玉伟研究员带领的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团队,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信息溯源重点实验室”,利用稳定同位素和25种矿物元素等构建的指纹识别技术,开展了大米、茶叶、枸杞、灵芝、杭白菊和有机蔬菜等产地溯源与鉴别研究,研发出有机大米、东北大米和浙江茶叶真实性识别的“火眼金睛”。

  “根据构建的大米产地判别模型,对黑龙江和吉林大米产地预测准确率达到99.8%,对浙江、江苏、湖南和贵州产地大米达到99.6%。”袁玉伟说,结合标签标识和信息追溯系统,这一技术可服务于政府监管,进行快速预警和风险管控。

  在农产品溯源系统的技术开发上,来自各地农科院的专家们还有着更多思考设计。

  “集成传感器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在绿色优质农产品溯源领域的应用。”上海市农科院质标所所长周昌艳说。

  “应用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挖掘农产品溯源表征因子;开展禽畜产品DNA溯源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中国农科院质标所所长钱永忠说。

  完善可靠的追溯系统的运行,有赖于“库”的建立。在钱永忠看来,开展优质农产品产地、品质、品种等多维信息大数据库构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

  “气候、年份的不同,地域生产方式的差异,都会使农产品的部分指标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在广泛收集样本的基础上,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那么未来我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评判就能有统一标准。”袁玉伟说,这既能让消费者对农产品有更高认可度,吃得更放心,也有助于我国农产品企业品牌的树立。

  头脑风暴间,一张覆盖老百姓餐桌的安全网络架构变得愈发清晰起来。

分享到:

上一篇:内蒙古额济纳:蜜瓜网上卖 种瓜甜头足
下一篇:宣汉县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