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综合 > 正文

兖州:全程机械化取代“全家总动员”

2019-10-25 09:55        来源:农民日报

  金秋十月,正值小麦播种时节。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唐营村地头上机声隆隆,4台大型拖拉机配套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在广袤的田野上来回穿梭。

  42岁的唐营村种粮大户邓来顺正在田头忙碌。“现在都是农机手在种地,实现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作业-小麦宽幅宽苗带播种一条龙作业,‘三秋’变‘两秋’,使秋收、秋种一次完成。以前那种‘三秋’时节全家老少齐上阵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邓来顺告诉记者。

  邓来顺2012年承包了1200亩地,同年12月成立了来顺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购置耕种耙播、病虫害防治、喷灌机、烘干机等各种农机具60多台(套),实现了粮食种植全程机械化。今年合作社新上两台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免费为老百姓收获玉米。邓来顺算了一笔账:“一亩地3000斤玉米秸秆,一斤7分钱,一共卖200多元,除去成本,我纯收入100多元。老百姓省时省力,农机手增加了收入。”

  “现在用小麦免耕播种机,旋土、施肥、下种、镇压,一趟就完,农户也就是倒倒化肥、装装种子,150亩地1天就能种完。”言语间,邓来顺透着自豪。

  今年,邓来顺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大面积使用小麦双宽种植技术,即把畦宽由2.4米调到2.7米,不留畦背,把苗带由3厘米调到了10厘米,苗带间距15厘米。谈起这种种植技术的好处,邓来顺说这样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提高了播种质量。“没有畦背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苗带宽了,播种的小麦籽粒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根系发育,增加小麦抗倒伏能力,同时便于喷灌和机手作业。”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为兖州区“三秋”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撑。“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发挥了农机农艺的整体优势,实现了粮食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才会有急时应急、平时增效的良好效果。”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吴卫新介绍,今年,兖州区小麦宽幅宽苗带播种面积达到20多万亩。

  10月22日,兖州区已全面完成秋收及冬播任务。其中,玉米机收率100%,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利用率达100%;冬小麦机播种面积达到31.5万亩。“三秋”期间,兖州区累计上阵各类农业机械6000余台(套)。

分享到:

上一篇:河南:85.8%的行政村实现益农信息社覆盖
下一篇:韩长赋会见巴西农牧业和食品供给部部长克里斯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