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要闻 > 正文

青海省湟中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冬: 迎难而上解产业难点

2019-10-22 08:50        来源:农民日报

 

赵冬

  “去年10月,我们从县到村的各级领导干部500多人签下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军令状’,不脱贫誓不罢休。”10月17日,青海省湟中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冬向记者说起这话时,仍然是一副坚定的神色,“在脱贫攻坚战中,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必须迎难而上,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一个短板补齐。”

  湟中位于青藏高原,海拔2225-4488米,高寒缺氧,生态极其脆弱。2001年,湟中县被国家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湟中全县动员、全员上阵、全力以赴,于2018年顺利摘掉国定贫困县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的“穷帽子”,并获得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创造了高海拔地区脱贫攻坚的“湟中经验”。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湟中县制定了《湟中县“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十个行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以及涵盖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措施33项。出台“一把手”负责制和县级领导包保乡镇、县直机关单位包保非贫困村的“双包”责任机制,将脱贫攻坚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绩效目标考核范围,加强内部、行业、社会、执纪全方位监督;大力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全面强化对扶贫干部的硬性约束、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

  “湟中最难的是恶劣的自然气候,搞农业经常受干旱、霜冻、冰雹、低温等气象灾害影响,产出率比较低,发展产业比较困难,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赵冬向记者介绍,“当地实在没有发展条件的就直接搬出来,诸如黑沟新村是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起来的,挨家挨户住进了新房、水电全通,生活方便多了,村民可以在财政支持投建的温室大棚里种植蔬菜,依托蔬菜产业增加收入。”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根据湟中生态气候、农业生产条件,高寒蔬菜产业、高原有机农业已初具规模。“最近建设了像多巴玉拉千栋温室基地、中藏药材产业园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做大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引导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赵冬说。

  “把现在已经在做的农牧产业基础打牢,再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我们还打造乡趣卡阳、拦隆口慕家古寨等一批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1100名贫困群众实现多元增收。”赵冬说,“3年来,全县先后实施特色种养、光伏扶贫、乡村旅游等扶贫项目565个、发展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76家,带动贫困人口达1.3万多人。”

  产业方向找准后,需要资金助力运作。“我们为每个贫困村安排50万元互助资金,搭建财政支农扶贫融资、互助协会等平台,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目前已经撬动银行贷款3.56亿元,财政贴息963万元。为每个非贫困村安排1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兴办实体经济、入股优质企业等方式,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状态。”赵冬告诉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江西省石城县委书记鲍峰庭: 培养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下一篇:从育种到消费 我国肉羊产业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