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综合 > 正文

米酵菌酸有多毒?女子食用泡发多天的木耳险丧命

2019-09-06 09:34        来源:南方都市报

  黑木耳是一道常用的食材,经常出现在每家每户的餐桌上。但深圳市民张女士(化名)前段时间吃完在家中泡发了好几天的黑木耳后,出现呕吐症状,肝肾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差点丢了性命。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深圳市三院)医生介绍,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张女士就是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

  肝肾心脏功能严重受损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肝病科主任陈军介绍,吃完黑木耳后,张女士出现呕吐症状,于是前往宝安区一家医院的消化内科治疗。经过检查发现,张女士的肝、肾、心脏功能已严重受损,病情极其凶险。

  于是,8月30日,张女士转到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重症肝病科。陈军介绍,张女士刚来的时候意识清醒,医院对她进行了人工肝治疗和肾透析治疗,但病情没有好转。半天后就陷入昏迷状态转入ICU。

  当天,宝安区疾控中心检测中毒食品样本显示,张女士是因为误食“有毒木耳”,也就是米酵菌酸中毒。深圳市三院近几年接到有限的几例木耳中毒的患者,即便全力抢救都无一例生还。

  肝移植是唯一救命方法

  当深圳市三院肝移植科主任姜楠来会诊时,张女士已经陷入深度昏迷,肝、肾、心、脑都有不同程度受损,尤其是肝功能受损十分严重。姜楠说,为了及时挽救张女士生命,必须立即肝移植,阻断毒素蔓延产生的连锁反应。

  9月2日,很幸运有了供体,姜楠带领团队立刻进行了移植手术。姜楠介绍,手术过程中,看到张女士因为中毒导致急性肝萎缩,她的肝脏已经缩小到了正常的一半左右。而且肝脏内充血淤血。整个手术过程比较顺利,术后第二天,张女士便对疼痛刺激有了反应,第三天患者完全苏醒,神志清楚。

  姜楠说,这种病情在国内和国际上可追踪的报道中显示,其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张女士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例米酵菌酸中毒致多器官衰竭通过肝移植治疗存活的病例。目前张女士正在恢复中,但仍在ICU接受密切观察。这次抢救张女士从治疗效果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来说具有开创的意义。这也体现了深圳市三院多学科综合救治能力。

  科普知识

  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率达50%以上

黑木耳在长时间浸泡过程中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多脏器损害症状。

  常见的容易被米酵菌酸毒素污染的食品有变质的银耳、木耳,糯米面汤圆、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

  米酵菌酸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干木耳本身并没有毒素且营养丰富,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米酵菌酸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阴雨潮湿的天气。如果长时间浸泡,加上外部环境不干净,就很有可能产生米酵菌酸。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没洗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等,这些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就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米酵菌酸耐热,烧不死、煮不灭,一般的烹调方法并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专家建议

  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要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黑木耳浸泡后如果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黏液,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分享到:

上一篇: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缘何举步维艰
下一篇: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香蕉产量未来几十年恐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