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品牌农业。
专题
品牌农业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品牌农业 > 综合 > 正文

小小“红心果”的减贫力量

2019-08-15 09:55        来源:农民日报

  四川省苍溪县位于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总人口76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工作重点县。2017年,四川省苍溪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带动全县214个贫困村、2.7万贫困户9.2万人进入脱贫快车道,被评为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

  2018年,苍溪红心猕猴桃带动全县贫困户户均实现产业与就业收入6360元,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7.2%,贫困发生率由13.9%降至1.1%。今年,全县近十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一颗小小的红心猕猴桃,为何能有如此能耐?又如何担当起带动数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大任务?

  “三园联动”将猕猴桃变成“摇钱树”

  在苍溪县青龙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零碎的田块已被成片成带的红心猕猴桃基地所替代。阳光下,一棵棵猕猴桃树上,套着牛皮纸袋的猕猴桃果透出点点金光。村民们正忙着在果园中除草、夏修夏剪……田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县园区管理办副主任唐伟介绍,该产业园覆盖岳东、河地、运山、文昌等4个乡镇20个村,产业园集中连片种植红心猕猴桃2.82万亩。2018年,产业园通过“基地+加工+营销”全产业链开发,带动园区内10个贫困村750户农户实现人均收入8250元。

  而在产业园覆盖不到的贫困村,苍溪县出台政策,支持以村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贫园带贫减贫。

  走进桥溪乡川主村,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涂汉文说,为了摆脱贫困,2016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县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带领群众建起了“扶贫园”,种植红心猕猴桃500亩,带动全村3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2018年人均增收5200元。

  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释放“造血”脱贫效应,苍溪县按照户有1个自强园、1名技术明白人、1条接组通村产业路、1套旱涝保收水利设施“四有”标准,实施“政策资金,经营主体“五统”服务,干部结对帮扶指导,技术培训“四个”精准到户,激励贫困户建脱贫自强园,“一户一园”自主脱贫。

  在石灶乡五童村一组,正在自强园里劳作的贫困户魏鑫龙说,他于2014年12月创办了鑫龙自强农场(自强 园),种植猕猴桃和养猪,今年可产果10吨、出栏生猪100头、出售仔猪200头,全年可实现收入20万元。

  立足独特的红心猕猴桃品种资源,以县建“产业园”、村建“扶贫园”、户建“自强园”的“三园联动”为抓手,红心猕猴桃变成带户增收脱贫的“摇钱树”。苍溪县委书记张寿于介绍,截至目前,苍溪全县已建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9个,村千(百)亩“一村一品”扶贫园447个,贫困户建增收脱贫自强园1.56万个,发展红心猕猴桃39.5万亩。2018年,贫困户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达1.07万元。

  “三产融合”让小果子鼓了“钱袋子”

  苍溪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苍溪县大力建设红心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产地清洗、分选、保鲜、包装、贴牌等商品化处理加工点339个,带动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4300余人,季节性务工月收入3800元。

  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苍溪县还建成规模化精深加工中心2个,落户精深加工企业27家,开发红心猕猴桃果汁、果酒、含片、酵素、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36个,年收购加工贫困户农产品3.8万吨,带动贫困户就业640人,月均务工收入超3000元。

  在紫云猕猴桃加工中心,广元果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发荣表示,他们公司年收购加工猕猴桃1.1万吨,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6500余元。

  “线上+线下”,推动猕猴桃营销扶贫。据了解,为促进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卖得好、卖得远、卖得起价”,苍溪县还专门建起了扶贫产品营销中心,借力电商、经销商,推动线上、线下“双线”营销,促进猕猴桃销售带动扶贫。

  苍溪县商务局局长李奎表示,县扶贫产品营销中心通过品牌宣传创建,建立产品认证、产品销售、质量监管、物流配送等“四大体系”,将红心猕猴桃销往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和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年销量达15万吨,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200元以上。

  “猕猴桃+旅游”,拓展产业功能带贫增收。为了在猕猴桃身上找出更多的“富民钱”,苍溪大力发展“猕猴桃+旅游”“猕猴桃+服务”等产业带贫增收。

  据苍溪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宋刚介绍,2018年,全县累计建成猕旅、农旅融合A级景区10个,建成猕猴桃休闲农庄187家,发展乡村民宿215家,开发红心猕猴桃旅游商品21种。2018年,全县旅游观光及新产业新业态产值达14.7亿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600元。

  在苍溪,“种植+养殖”“基地+加工”“互联网+营销”“农业+旅游”……一颗小小的红心猕猴桃,能带动这么多助农增收致富的模式,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

  “三大支撑”使“红心果”成为“黄金果”

  如何能保证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村、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不掉队?苍溪县先后出台各项扶持政策32条,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推行“1+N”涉农资金整合方式,创新“政担银企户”等金融扶贫产品,打出了一套壮产兴业带农增收的“组合拳”,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红心猕猴桃带动产业发展。

  苍溪县县长杨祖斌表示,2018年,苍溪县整合资金6.4亿元,撬动新型主体和农户投入10亿元,激励金融企业共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15亿元、投放“政担银企户”贷款7197万元,惠及贫困户2.4万户。苍溪县累计交易土地增减挂钩指标5900亩,实现财政收入近15亿元,其中县本级收入5亿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如何提升产品质量,继续擦亮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金字招牌”带农富农?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长何仕松介绍,近年来,苍溪县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借力发力、研发创新,成功选育出“红阳”系列新品种16个,获得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5个,创新栽培技术12项,研发精深加工产品36种,获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奖励11项,国家专利18个。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苍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范毅帮介绍,目前,苍溪红心猕猴桃基地良种覆盖率达100%,统防统治面达75%,质量可追溯覆盖率达80%以上,全县综合机械化率达68%,信息进村率达72%。2018年,产品溢价和装备集成应用降本增效,带动种果贫困户人均年增收925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让群众分享更多的产业发展收益?苍溪县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培育壮大带贫实力强的龙头企业24家、合作社897个。通过创新经营主体“五统一分”带贫模式和“四保四分红”联贫带贫机制,带动全县4600余户贫困户依靠发展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脱贫解困。

  三井红心猕猴桃产业园业主蒋先直说,他在产业园流转3500亩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发展“果+药+菜+养”等立体种植、循环种养,带动78个贫困户务工就业,人均劳务收入2.5万元。实行种苗、肥料统供,技术统一培训指导、合同订单保底价收购和二次返利分红,带动285户种植猕猴桃、中药材2124亩,园内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实现年人均收入9200元。

分享到:

上一篇:食品跨境电商迎来大发展 新的机会点在这里
下一篇:青海加快推进渔业养殖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