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10:17 来源:贵州日报
一分钟,一个工人能削0.13斤鸡枞菌。
一小时,一条生产线能产6000棒菌棒。
一天,一个大棚能产500斤猪肚菌。
……
这是一朵剑河菌菇的速度,由此可窥剑河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
从2017年8月跻身剑河“一县一业”,两年时间,这朵小菌菇迅速“成长”。
产业发展之初存在的些许忐忑,在两年后的今天已被坚定与自信取代。
坚定与自信源自发展“速度”,也源自产业覆盖“广度”与“深度”。
数据来说话。
目前,剑河食用菌产业已覆盖全县每个乡镇,全部达产后,能带动5000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能间接拉动2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小小的菌菇,如何在剑河县“破土而出”,释放大能量,撑起脱贫致富大产业。
连日来,记者走进剑河县南高食用菌恒温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岑松苗格里帮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食用菌产业园等地,探寻剑河菌菇蕴藏的产业兴旺“密码”。
县委书记主动出击引龙头
菌菇落地之前,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剑河县,早已形成“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第一支撑”的共识,在五花八门的产业中选择过、尝试过、努力过。
“探索很多,但样样不成规模。”剑河县委书记王勇志话语中透着一丝无奈。
一边是产业发展不顺,一边却是艰巨的脱贫重任。
据统计,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7.9万人,贫困村181个,贫困发生率32.5%。
“年年吃不饱,就是地太少;发展无门路,致富一场空。”这是剑河县流传的顺口溜,也是过去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年年种地,年年都是老几样,除了够温饱,也谈不上一点别的了。”剑河县南明镇平珍村村民杨文玉感慨说,村子里有点能力的人都选择了出去打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在总结过去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剑河县开始了认真研究结构调整及规模化问题。经过多方调研、考察,2017年8月最终确定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
“我们之所以选定食用菌产业,除了因为剑河气候环境适宜食用菌生长,更看重的是食用菌产业是一项‘短、平、快’产业,同时也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剑河县委书记王勇志说。
与过去发展产业不同,剑河食用菌产业发展之初,便把引进龙头企业放在首位。
“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发展还是会走过去失败的老路子。”在剑河县委书记王勇志看来,只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才能让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道路,才能可持续发展。
多方打听之下,江西荣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了王勇志视线。这家公司是食用菌行业中的佼佼者,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有20余年。
为引进该公司,王勇志主动出击,他邀请该公司老板陈荣通参加剑河县政府产业发展会议,并与其详谈,表明剑河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决心与不足,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公司落户剑河,助力剑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想法。
“我们被书记的热情和真诚感动,决定邀请剑河县的领导们前往我们的湖南食用菌基地进行考察。”陈荣通说。
应陈荣通之邀,王勇志随后带队前往湖南食用菌基地考察,信心倍增。紧接着就与陈荣通签署了招商引资协议。
为坚定公司发展信心,由剑河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西荣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按49%、51%比例出资共同组建成立了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聚合力量推进剑河食用菌产业发展。
不足两个月时间,位于剑河县岑松镇南高村的第一个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就创造了动工建设到产出的非凡速度。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标志着剑河菌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王勇志信心满满地说。
就近就业点亮美好新生活
一朵朵小菌菇在剑河县“破土而出”,掀起了产业发展新气象,也点亮了当地群众的美好新生活。
盛夏,剑河县南高食用菌恒温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里,采摘、搬运、削菇、浇水等忙碌场景随处可见。
熟练地采摘着鸡枞菌的产业工人谢尚美回想着自己这几个月的经历,仍觉得似做梦一般。
谢尚美居住在剑河县城,以往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老人、孩子以及家中的灶台,平平淡淡。当离县城不远的剑河县南高食用菌恒温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发出招工信息时,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报名。
“其实都没抱什么希望,觉得自己没技术、没文化,人家不会要。”没想到的是,她不仅被录用了,还在几个月时间成长为熟练工,月工资在2400元左右,“来了就能得到培训,很快就能上手了,家里的事也顾得到,现在觉得每天的生活有滋有味。”
谢尚美的生活变得有滋味起来,同样在基地打工的剑河县南加镇康中村村民姜庭章的生活也充盈着新的希望。
“以前在家种田,但一年下来收入实在是少,只能出去打工,滋味也不好受。”姜庭章说,现在他在食用菌基地有了新工作,基地还提供住宿,想回家也随时能回,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
“为了带动更多群众务工,我们为前来务工的群众提供住宿,他们可自愿选择是否住宿,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岗前培训。”剑河县南高食用菌恒温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厂长杨田介绍,自基地建成后,除了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就业,还吸引不少群众返乡回来务工,甚至外乡群众也慕名而来。目前,已经带动近160人务工。
除了南高基地,剑河县还按照25年以上发展标准建设一个年产1.2亿棒的剑河县食用菌产业园总厂,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南岑沟、五河五岔、温泉隧道口、干俄、展架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辐射带动13个乡镇(街道)发展食用菌,下一步还将建设一个菌棒厂和一个深加工厂。产业园和基地全部达产后,能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间接拉动2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除此之外,剑河县还着力打造思源、馨怡和幸福3个食用菌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家门口就业站,保证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一户一就业”,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前思源和馨怡社区2个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天有近20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纵向布局链式发展强产业
成燎原之势发展的剑河菌菇产业,在经历引进龙头、建设基地、规模生产、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等产业发展阶段的同时,对产业发展纵向布局也在同步谋划。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脱贫攻坚及产业革命决策部署,剑河县围绕“生态脱贫、绿色发展”理念,立下了“把剑河建成贵州食用菌菌种研发、制种基地”和“将剑河建成全省中高端食用菌生产大县”两个目标。
“我们的菌产业要走高端化、道地化、有机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剑河县委书记王勇志认为,要在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剑河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思路决定出路。剑河食用菌产业发展路径“定调”。
以龙头企业为支撑,采取设施栽培、仿野生栽培、野生抚育等特色种植方式,通过“工厂化生产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通过大田种植做精有限土地;通过林下仿野生种植盘活森林资源;通过打造农文旅体验园做足食用菌产业文化”。
设施栽培、工厂化生产,这是剑河食用菌产业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步,已是步履铿锵。
林下仿野生栽培,这是剑河食用菌产业迈出的第二步,今年3月,这一步已经迈开,如今已尝“甜头”。
“今年4月种了40亩,第一季就收入30万斤,产值达60万元左右。”剑河县岑松苗格里帮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邬能勇说,合作社在岑松松树林下培植沙棘木耳,是剑河县发展林下仿野生栽培食用菌第一个“吃螃蟹”的。
一吃就吃出了香甜滋味,不仅合作社准备下一季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周边群众也在跃跃欲试。
“明年我就先试种两亩,一年下来肯定能脱贫。”目睹了家门口林下仿野生基地建设、木耳采摘、销售的全过程,岑松镇南高村贫困户刘板木说,她已经在着手准备,跟着一起发展了。
“在推广过程中,县里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将分派技术员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岑松镇人大主席欧阳广成介绍说,按照规划,剑河县黑木耳、香菇等林下仿野生食用菌将实施1万亩以上,预计能带动1万人左右脱贫致富。
一步、两步,剑河县食用菌产业如今踏出的每一个步伐都有条不紊。
“万事开头难,踏好了前面关键性步伐,后面的路就会越走越顺,也会越走越宽。”剑河县委书记王勇志自信地说,以后,剑河还将建成从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组织方式、产品收购、冷链物流、产业加工、废料回收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整个食用菌产业链在县内闭环,真正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蓝图已勾勒,到2020年,剑河全县将培育重点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养生产经营主体50个以上,建成工产化生产基地1000亩以上,野生菌开发和仿野生菌栽培10000亩以上,菌种及菌棒生产规模达年产1.7亿棒以上,融合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食用菌鲜菇总量产出达10万吨以上,加工食用菌鲜品5000吨,总产值1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