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13:42 来源:海东时报
时报讯 近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通过品种抗病性利用、有害生物监测、对靶替代、助剂增效、精准减量、延缓抗性等技术研究,集成青海春小麦田轻简、绿色、高效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模式,着力提升农药利用率,助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据了解,目前青海省小麦面积约为9.5万公顷,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4.1%,主要分布在西宁和海东市,是青海省第二大作物,冬小麦种植也逐年扩大,目前稳定种植在25万亩左右。但施肥不平衡、施肥方法及时期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产量的增加。
为有效解决麦田病虫草害,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在明确重大病虫草害发生危害的关键影响因素、发生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时期基础上,近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通过品种抗病性利用、有害生物监测、对靶替代、助剂增效、精准减量、延缓抗性、扩大防治谱、植保无人机等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于川水及浅山旱地栽培高抗条锈病品种3个,防除野燕麦、大刺儿菜等麦田单双子叶恶性杂草的对靶除草剂品种及组合多个,筛选出配合使用的高效助剂品种3个,病虫害无人机防治技术趋于成熟,与马铃薯、蚕豆、油菜等作物轮作等措施,集成青海春小麦田轻简、绿色、高效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模式,实现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以上的目标。
据介绍,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燕麦畏、2,4-D丁酯、三唑酮等农药品种长期单一、不合理使用状况,而且麦田农药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精准、高效,有效控制了麦田病虫草危害,减少了农药污染,解决了青海地区小麦生产中化肥和利用率低的实际问题,做到减肥不减产,实现青海东部农业区小麦安全、稳定并与环境友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