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11:31 来源:农民日报
尽锐出战为攻坚
——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本报记者 高飞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明确要求,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表示,广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继续举全区之力集中攻坚,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抓紧、抓准、抓到位。
2019年2月14日,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201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传达学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基层干部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要及时抹掉枝丫上的分芽,减少养分消耗,要不就会影响到西红柿的产量。”近日,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同乐屯的一片西红柿地里,全国人大代表、新立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在指导农户管理西红柿。
2015年3月,罗朝阳在全国两会上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兴奋地汇报起村里的变化: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西红柿等作物,村民人均收入提高到8500多元,村子也更漂亮了,成为县里的“最美村屯”。
新立村地处右江河畔,一部分自然屯分散在大石山区里,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另一部分自然屯则集中在右江河谷的丘陵地带,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为改变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全村脱贫致富,2014年起,新立村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村里在河谷丘陵地带调整出一块50多亩的集体土地,用来安置从大石山区搬迁出来的群众。该项目得到广东省广州市的大力支持,因此被命名为“广新家园”。目前,“广新家园”已安置从大石山区搬迁出来的群众158户近900人。
群众搬迁出来了,如何让这些群众既搬得出,又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新立村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6家农业公司流转全村70%的耕地建现代化农业基地,发展了2200亩芒果、2300亩香蕉、1100亩秋冬菜、500亩火龙果的产业基地。搬迁出来的群众可以到这些产业基地进行季节性打工,一般每天工钱80-120元,月收入2000元左右。“现在搬迁出来的群众不仅留住了,还实现了脱贫致富。”罗朝阳说。
指挥部前移一线全力攻坚
“百色市作为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立下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军令状’。”全国人大代表、百色市市长周异决介绍。
百色市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力量、创新工作机制、拓宽产业渠道、完善保障措施,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百色市将着力推进特色经济林、特色种养业、旅游及光伏产业等扶贫产业发展,统筹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扶贫项目,积极实施旅游脱贫工程。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加快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市长何良军表示,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崇左市大力实施产业精准扶贫,包括种植业、养殖业、边贸、旅游及工业等扶贫措施,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近年来,崇左市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崇左市严格落实政策要求,加快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安置项目建设,推动各县(市、区)选择最好的地块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切实增强贫困群众搬迁意愿。”何良军表示,崇左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建设学校、医疗等配套设施,因人因户落实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后续帮扶措施,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领导,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充实力量,咬住目标聚焦重点难点,以超常规举措推进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2019年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特色产业发挥了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
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田东县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建议国家加大对扶贫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陆弟敏带领的广西田东芒果试验站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主要途径来抓。如今,田东县芒果面积扩大到32.15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3%,产值约11.5亿元。芒果产业辐射带动28个贫困村,占全县贫困村总数的52.83%,已有累计超过1万人依靠种植芒果告别了贫困。芒果成为了田东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黄金果”。
如今,类似陆弟敏一样,一个特色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事例并不少见。这得益于广西农业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的“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2018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广西县级“5+2”和村级“3+1”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排名第一。这一模式就是要求全区有扶贫任务的县和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参照自治区研究发布的特色产业目录,在开展生产调查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分别遴选确定“5+2”个和“3+1”个特色产业,其中“5”和“3”一旦确定,脱贫攻坚期内不能调整,“2”和“1”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次。
这样做的好处,既能集中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突出做大做强几个主导产业,解决扶贫产业普遍存在的“弱、散、小”问题,又能较好地避免产业发展过于集中,解决产业同质化严重和农产品短期集中大量上市出现滞销等问题。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县级“5+2”特色产业已覆盖了89.18%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据悉,截至2018年底,广西累计搬迁贫困人口69.3万。今年广西将全力攻克堡垒,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实现105万贫困人口脱贫、1150个贫困村出列和21个贫困县摘帽。(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
上一篇:新疆农产品购销“两张网”建设迈向纵深
下一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今年提标扩面